伴随泉州的“姗姗来迟”,24座万亿城市一季度成绩终于全部揭晓。根据宁德统计局5月5日公布的1-3月福建全省及各设区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,泉州一季度GDP为2543.02亿元,增速-1.8%。由此,泉州成为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。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,泉州今年一季度“三驾马车”加快恢复,社消零总额、固定资产投资、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.4%、1.2%、3.0%。与此同时,这座“工业**”城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-10.4%,是“万亿俱乐部”成员中降幅*多的一个。继2021年经济总量被福州超越,丢掉了保持22年的“福建第一”后,泉州2023年甫一开始便在*为擅长的工业领域猛然“失速”,不禁令外界心生疑惑,“泉州怎么了?”多位区域专家在受访时均提到,泉州一季度负增长并非偶发的季节性、周期性现象,背后其实是整体产业结构的问题,“后劲不足”日益凸显。1、规上工业“失速”2022年,泉州以6182.83亿元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国第十,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1%,工业数据好于多个“GDP**”城市。不过,令人意外的是,这座工业重镇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不仅负增长,规上工业还成了主要拖累因素。长期以来,泉州和深圳、苏州、佛山等城市一样,工业排名长期优于GDP排名,工业支撑着城市发展,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经济表现。例如,2020年一、二季度,泉州曾出现GDP负增长,增速分别为-10.3%、-1%,同期,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-11.4%、-1.6%。从下图中亦可清楚地看到其规上工业增速与GDP增速“同频共振”。今年一季度,泉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-10.4%,在已公布数据的万亿城市中垫底。同期泉州GDP增速为-1.8%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GDP增量为-53.89亿元,经济总量被合肥、福州、东莞超越,排名跌至万亿城市*末位。事实上,眼下的“失速”早已有迹可循。根据泉州市政府官网此前公布的一组数据,2022年,泉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98.68亿元,比上年下降11%。分行业看,36个行业大类中,利润下降的行业多达22个。图片来源:泉州市政府官网当地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月报显示,今年前2个月,泉州规上工业已经出现负增长——1~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.6%,其中轻工业下降5.1%、重工业下降8.8%,大、中、小型工业企业分别下降2.2%、7.1%、7.1%,规模以上工业龙头企业产值下降2.6%。在此基础上,泉州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扩大近4个百分点,至10.4%。对此,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,一季度数据并非季节性、周期性的偶发现象,它其实是暴露了泉州面临的主要问题。他在受访时强调,进入数字经济时代,传统产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和转型力度,加快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,“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继续走下去,后劲会非常不足。”2、产业结构“传统”产业过于“传统”,被认为是泉州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。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2019年,支撑泉州冲刺“万亿俱乐部”的千亿产业集群有9个,其中包括纺织服装、鞋业、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建材家居、食品饮料、工艺制品、纸业印刷和电子信息。而按照国务院《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所明确的范围,泉州仅有(高端)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可被纳入“新兴”范畴。与此同时,从统计数据看,其新兴产业规模尚小,不足以改变这种“传统底色”。2019年,泉州规上工业增加值为4501.41亿元,其中,纺织鞋服、建材家居的增加值分别达到1463.06亿元、1051.58亿元,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仅126.57亿元。2021年,泉州规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为6016个,其中,纺织鞋服领域企业数量*多,有2347个,建材家居次之,有1898个,电子信息*少,仅165个。“泉州的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,所以对成本也更敏感,需要便宜的土地、劳动力等要素,在这种背景下,产业外溢到东南亚的情况就比较多,对泉州的影响也就比较大。”